期刊简介

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出版部门: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20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983/R

邮发代号: 42-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2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672-2019
  • 国内刊号:11-4983/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国家图书馆馆藏,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2014年第1期文章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观察1月、3月术前、术后黄斑区OCT检查结果情况及视力变化.结果①23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OCT检查21眼黄斑裂孔已封闭,黄斑裂孔及视网膜总解剖复位率91.30%.②23例MHRD患者解剖复位的21眼中,视力改善19只眼,2眼视力无变化.结论应用......

    作者:王兵 刊期: 2014- 01

  • 多层螺旋CT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湖南省株洲市中心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待的33例颌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SCT对其面部复杂性骨折进行诊断,其中扫描采用的是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后利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采用MPR(多平面重建)、VR(容积再现法)及3D-SSD(三维表面遮盖显示)进行重组观察,后将观察结果同CT横断面图像进......

    作者:聂建;王文清 刊期: 2014- 01

  • 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验研究进展

    目前梅毒螺旋体检测的主流方法是基于螺旋体和非螺旋体血清学检测.近年来,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检测梅毒的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利用特异性梅毒抗原的快速检验法、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等检测方法,这些新的方法利用野生或重组的T.pallidum抗原来检测IgM和IgG,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异性.但在确认感染时还需要非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验证,因此在检测梅毒螺旋体时需要合理的运用这些方法.......

    作者:黄文喜;章平;郑和平;薛耀华;孙艳霞;谢文锋 刊期: 2014- 01

  • 颈髓电刺激治疗“植物人”的研究进展

    近来,随着医疗技术的提高及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同时危重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降低,出现大量的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state,PVS)患者[1],PVS患者又称“植物人”(vegetable),对“植物人”的治疗是当今国际医学比较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国内外已经应用颈髓电刺激(cervialspindcordstimulation,cSCS)促醒“植物人”取得一定疗效......

    作者:刘坤;黄红星;邹叔骋;刘博 刊期: 2014- 01

  • 脂质体抗生素复合可生物降解型缓释系统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造成慢性感染性骨缺损的主要原因是创伤,在临床上一般治愈需要很长时间,且病症比较顽固,病程比较持久.近几年对感染性骨缺损加大了研究的力度,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采用脂质抗生素符合可生物降解型缓释系统进行治疗,探讨治疗效果.......

    作者:陈海东;徐永清;李福兵;冯翠屏 刊期: 2014- 01

  • 糖尿病治疗药品不良反应现状

    合理控制饮食和合理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措施,而糖尿病药物的使用也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方法.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用药量的增加或者未按照医嘱用药均会造成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如低血糖、变态反应、消化道症状、代谢障碍等.本文从常用糖尿病药物的不良反应入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提高医生的警惕性,为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作者:林佳华 刊期: 2014-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