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刊登与工程学相关的国内外医学技术、临床应用及其基础、新技术、新理论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新药研制、成药二次开发,数学、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新产品研制过程,国内外医用仪器设备的质量、性能评价和购置参考。文稿须具科学性、原创性、逻辑性及有效性、文字力求准确、精练、通顺。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出版部门: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2-201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983/R
邮发代号: 42-27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200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422.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杂志名称: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
- 国际刊号:1672-2019
- 国内刊号:11-4983/R
- 出版周期:月刊
-
靶向治疗用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目的制备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方法采用部分还原法制备Fe3O4纳米粒子,通过微乳化方法制备了白蛋白包被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结果Fe3O4粒径为10nm左右,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显示Fe3O4纳米磁性微粒是典型的尖晶石构型;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直径在200nm左右.结论Fe3O4及其白蛋白包被的磁性纳米粒子适于用于肿瘤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谭家驹;张春富;冯彦林;曹金全;曹本洪;尹端;汪勇先 刊期: 2003- 06
-
纳米技术-DNA操作
PCR的发现为生物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在分子生物学及其相关的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分子的生物学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生物学、生物科技、医学、诊断学等,利用PCR扩增技术设计新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扩增的DNA片段,根据DNA分子的性质、结构和潜在性的可计算方法,研究模拟活生物,构造人工纳米装置,如生物分子感应器和人造细胞.......
作者:张阳德;潘爱华 刊期: 2003- 06
-
不同给药途径对磁性白蛋白纳米粒靶向分布的影响
目的该实验旨在比较外置定位磁场与否,各组的肝癌区(磁靶区)、正常肝和肺组织的克组织放射量以及肝癌区血管栓塞程度,以探求一种较佳的给药途径和方法.方法用125I标记磁性白蛋白纳米粒,经药肝癌鼠的肝动脉、门静脉及颈静脉三种不同途径给药.结果外置磁场使磁性白蛋白纳米粒在靶区定位聚集,减少其在非靶区的分布;外置磁场下经肝动脉给药组的肝癌组织区克组织放射量高(P<0.01),而正常肝和肺组织的克组织放射量低......
作者:张阳德;龚连生;潘一峰;李异凡;黄秋林;彭健;刘勤 刊期: 2003- 06
-
PCNA与BCL-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PCNA与BCL-2的表达在大肠癌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用sABC免疫组化法分析3年随访期间大肠癌患者肠标本的PCNA与BCL-2的表达.结果PCNA在正常大肠黏膜中不表达而在大肠癌中呈阳性表达,PCNA与肿瘤的复发、患者的死亡时间、肿瘤分期和淋巴道转移呈正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肿瘤部位呈负相关.BCL-2仅与肿瘤分期高度相关(P<0.05),与复发时间、死亡时间、年......
作者:李异凡;何剪太;卢焕元;李年丰 刊期: 2003- 06
-
光纤型纳米传感器生物测量进展
近年来,新的化学和生物传感技术使生物研究获得巨大发展,生物学研究技术的新成就之一就是纳米传感器的开发.近10年文献已陆续报道各种纳米传感器(如光纤型、电化学型).下面重点介绍光纤型纳米传感器.......
作者:张阳德;李坚 刊期: 2003- 06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脊髓损伤后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大鼠SCI后VEGF在脊髓神经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椎板切除组和脊髓损伤组,采用Allen法从背侧致伤T10脊髓,于术后8h,1,2,3d,1,2,3周切取脊髓,S-P法免疫组化染色,观察VECGF的分布,对神经细胞的阳性表达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脊髓中,无VEGP的表达,SCI后8h出现VEGF强表达,1~3d达到高峰,并持续1周.2,3周后,VEGF表达率大幅度......
作者:于利;吕德成;张岩 刊期: 2003- 06
-
具有自塑能力可吸收注射型纳米骨浆
目的为研制一种适应整形外科微创技术发展的一种可注射、可吸收、无产热、原位立即变硬的骨替代材料.方法通过合成研制一种有缓冲性的黏滞性骨浆,在体外研究其生物相容性,同时在犬的双侧肱骨缺损模型上研究其自塑形和生物吸收特性.结果实验证明该种植入材料具有极好的塑形性能,在12~18周内完全吸收,临床上治疗骨折的X线显像充实,植入物吸收和骨再生存在一个合适的比例.结论该文阐述了一种生物可吸收可调节硬化时间的注......
作者:罗萍;张阳德;彭健;周健;贾泽明;潘一峰 刊期: 2003- 06
-
细菌内磁纳米粒研究--细菌内磁纳米粒的特性及应用
1975年,美国科学家Blakemore在研究盐泽泥浆沉积物中的螺旋体时,发现有些细菌的运动方向随着磁场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对磁场具有趋性行为,首次将它们称之为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bacterium)[1].随后的研究表明,趋磁细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从南半球[2]、到北半球[3],乃至赤道[4]等不同地理位置的池塘[5,6]、河流[2]、湖泊[7,8]、海洋[3]、土壤[9~11......
作者:姜伟;付刚;李颖 刊期: 2003- 06
-
组织自体荧光的Monte Carlo仿真方法
目的MonteCarlo仿真是研究光在组织中传播规律的有效方法.该文在组织漫反射光MonteCarlo仿真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荧光光子迁移方法,并由此实现了对组织自体荧光的仿真.方法根据荧光光子产生和传播的原理,模型中对激发光和荧光光子采用了加权的光子模型.激发光子和荧光光子的运动彼此独立,每产生一个荧光光子,将跟踪其运动直至终止,然后继续跟踪激发光子的运动.所有统计量采用改进的MonteCa......
作者:夏代林;何继善;张阳德;彭健;刘雁群 刊期: 2003- 06
-
磷酸钙骨水泥临床应用进展
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又叫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是一种新型的骨修复材料,是80年代中期由Brown和Chow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自固化型人工骨替代材料[1].它是由固相的磷酸四钙(TTCP)、磷酸三钙(TCP)、二水磷酸氢钙(DCPD)、无水磷酸氢钙(DCPA)及磷酸二氢钙(MCPM)等磷酸钙盐之中的至少两种在液相(稀酸、蒸馏水、血清、血液等)中发生水化凝固......
作者:郑治;王剑龙;赵自平 刊期: 2003- 06
动态资讯
- 1 CpG寡核苷酸对C57BL/6小鼠肝癌模型影响的初步研究
- 2 儿科教学中PBL与剖析病例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 3 孕激素受体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研究
- 4 高频彩色超声检查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的临床研究
- 5 PACS系统归档策略的研究
- 6 血液灌流联合透析治疗中运用循证护理抢救急性中毒的疗效分析
- 7 抗骨质增生胶囊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 8 复方浙贝虎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
- 9 局部氧疗对压疮周围组织氧分压的影响研究
- 10 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疾病术中意外诊断胆囊癌及处理方法
- 11 晚期乳腺癌56例治疗分析
- 12 上肢矫形器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
- 13 参与式技能培训在手足口病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 14 直肠癌Dixon手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
- 15 应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 16 传染病学双语教学体系建立初探
-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护理体会
- 18 10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 19 妊娠糖尿病患者血脂检验的临床分析
-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58例临床分析